冉阿让与萧峰

冉阿让是雨果的《悲惨世界》里的主人公,萧峰是金庸的《天龙八部》里的主人公。两部作品水平不在同一个层次,本不应相提并论,只是《悲惨世界》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名著,《天龙八部》是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,冉阿让和萧峰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,而且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,我很自然就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。

首先,两人都有常人不及的精神境界。冉阿让本是一个苦役犯,他因为偷一块面包而服了19年的苦役,心中积满了对社会的怨恨,一心想着出狱后报复社会。所幸他在实施第一宗报复行动时遇上了卞福汝主教,主教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感化了冉阿让。从此冉阿让成了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,他一生践行主教的教侮,用善行赎罪。萧峰本是中原第一大帮的帮主,因奸人陷害而身败名裂,但他仍然行侠仗义,不失大侠本色。他既不愿背叛契丹,又不能有负于大宋,最后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两国的和平。

冉阿让为了不让商马第蒙冤,宁愿放弃自己的安定生活和前途,他在法庭上表明才是真正的冉阿让那一段,有着“光明磊落的浩气”;而萧峰为了让薛神医治阿朱的病,勇闯聚贤庄,这种“虽万千人,吾往矣”的豪气让人心生敬意。这两个情节很相似,有可能是金庸借鉴了《悲惨世界》。

其次,两部小说为了让主人公能完成常人不能完成之事,都赋予了他们超人的本领。冉阿让天生神力,枪法百发百中,而且智慧出众,有商业和行政才能,他凭自己的本事从一个出狱苦役犯成为百万富翁,又被推举为市长;而萧峰是个天生武学奇才,武功几乎天下无敌,而且具有出众的领导才能,在他掌管丐帮的时候,丐帮是万人景仰的天下第一大帮,萧峰本人也是武林中人公认的领袖人物,离开丐帮之后做上了金国的南院大王,他既能于百马军中取上将首级,指挥军队也屡建奇功。

第三,冉阿让和萧峰都是身世坎坷,终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,不但服了19年的苦役,还终身受到法律的迫害,不得不东躲西藏,他越过狱,跳过海,睡过棺材,钻过下水道。他曾经做过身份显赫人人尊敬的市长,也曾经被恶狗从狗窝中赶出来。萧峰身世更惨,他出生不久家庭就遭遇厄运,母亲被杀,父亲失踪,成为孤儿。长大后虽然当上丐帮帮主,又被奸人陷害,成为人人得而殊之的“契丹狗”。所谓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天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”,这两个人的经历是最好的说明。

第四,两个人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相似。冉阿让刚出狱时,因为带着苦役犯的身份证,人人把他看成恶棍。他找不到栖身的地方,连破烂不堪的狗窝也不容他涉足,真的是连狗都不如。当他做上市长,一般“社会贤达”都向他致敬,人人都千方百计地笼络他。而当他的苦役犯身份暴露,身败名裂时,人们很快就把他淡忘了,不管他对人们做了多大的贡献,他行了多少善事。萧峰也一样,不管他曾经做过多少好事,为大宋出过多少力,一旦身败名裂,他就是禽兽不如的“契丹狗”。作者显示了社会的无情和庸人的愚昧,恰是对英雄的衬托。

不过两人也有不同之处,最显著的区别是支撑两人的信仰不同。冉阿让的行善和仁爱是因为受了仁爱的主教的感化,其中的宗教劝善意味很突出,这也反映在雨果的其他作品里,例如《巴黎圣母院》和《笑面人》,冉阿让在行事时,想的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的问题,如在商马第案件中,他就经过了一整晚痛苦的心理斗争,“留在天堂做魔鬼,或是回到地狱做天使”?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后者。萧峰是一个大仁大义的英雄,支撑他的信仰体系是中国传统的忠、孝、仁、义等观念,最后雁门关一役,他既不能有负大宋而不孝,又不能背叛大辽而不忠,因此死是他的最好选择。冉阿让和萧峰体现了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,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是密切联系的。

冉阿让和萧峰都是几乎完人的英雄人物。两人在精神、本领、经历等方面如此相似。有道理相信,金庸即使不是借鉴了《悲惨世界》,至少也受到了它的影响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